省卫生健康委“喜迎二十大 忠诚护健康——江西卫生健康这十年”之深化医改专题新闻发布会(实录全文)

发布日期:2024-09-19 17:22

来源类型:360新闻 | 作者:刘震云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新澳门六开彩资料大全342期】【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澳门六开彩资料查询最新2024年网站】【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奥门第177期出什么肖】

9月29日,省卫生健康委在南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进展成效有关情况。

主持人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

胡曦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展现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长足发展,激发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再立新功,献礼党的二十大,省卫生健康委在这里召开“喜迎二十大 忠诚护健康——江西卫生健康这十年”之深化医改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南昌医学院党委书记龚建平先生,省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处长罗峻松先生,南昌市委卫健工委委员、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萍女士,赣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戴艳春女士,九江市瑞昌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邓泽举先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胡辉先生,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将先生,请他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进展成效,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龚建平先生向大家介绍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情况。

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南昌医学院党委书记

龚建平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和成效。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深化医改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医改一头关系人民健康福祉,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也是群众关心的民生大事要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两个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化医改工作,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推动医改取得显著成效,我省先后6个市、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5次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彰激励,且2019、2020、2021年连续三年获此殊荣。

这十年,关联性、标志性改革渐次开花,深化医改立柱架梁任务基本完成。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统揽、突出重点的基本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十三五”以来,制定出台130多个重大医改政策文件,搭建起我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主体框架,实现了“四梁八柱”的战略目标。省、市、县三级均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在全国率先将医改纳入政府政绩考核。有序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能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公立医院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度;基本医保实现全民病有所医;药品全流程改革降低虚高价格;综合监管提升了风险识别和管理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成,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基本实现。

这十年,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积极创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其中,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等4家医院正式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人民医院等3家医院纳入“辅导类”名单,我省是第三批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最多的省份。同时,在赣东、赣西、赣北、赣中等布局建设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大力推进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建设,不断提升省域医疗服务能力。在3个设区市开展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82个县(市、区)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省共组建1.65万个家庭医生团队,重点人群签约74.17%;建成覆盖15家省直医院和80个县(市)的全省远程医疗系统。202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56.56%,县域内就诊率82.32%,“省级有高峰、市域有高地、县域有高原”的全省医疗卫生协调发展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就医诊疗新格局正在有序形成。

这十年,汇聚改革合力、突破关键环节,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改善。突出系统集成,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终结了60多年的“以药补医”历史;遴选南昌、赣州等市作为样板地区,以及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等11家省、市、县级医院,示范推动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各级医院优化收入结构,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诊疗、医药以及耗材项目。扩面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通过跟进国家组织集采、牵头开展联盟集采和参加跨省联盟集采等,已先后落地执行了20个批次药品耗材集采中选结果,涉及247个药品,10类医用耗材和2类检测试剂,每年可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超70亿元。推动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基层医疗机构、二级综合性和中医医疗机构、三级综合性和中医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占比分别提升至70%、50%和37%以上,2021年全省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达到42.2%。全省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由2011年的32.47%下降到2021年的27.09%,群众就医负担不断减轻。

这十年,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群众改革发展的获得感显著提升。卫生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长,全省每千人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从2011年的3.04张、1.4人、1.44人增长至2021年的6.8张、2.47人、3.1人;居民年人均诊疗次数从2012年4.27次提高到2021年5.06次,平均住院率从14.56%提高到19.07%。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了预约诊疗和优质护理服务,近80%的医院实现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稳定在95%以上。群众就医可负担性进一步减轻。全省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率由2011年的24.94%降至2021年的16.51%,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在全国率先推出重大疾病救治举措,建立起病种遴选、费用保障、质量控制、协同推进的重大疾病救治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新路,形成“10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25种重大疾病专项救治+22种重大疾病救治管理”江西特色体系,累计救治患者170万余人次,有效减轻贫困重大疾病患者看病就医负担,为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主要健康指标持续向好。实现“一升两降”: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33岁提高至2021年的77.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2年的12.53/10万下降至2021年的5.23/10万,婴儿死亡率从10.09‰下降至3.49‰,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用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踏上新的征程,我们将始终坚持“一个转变、两个重点”的医改思路,即:“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履行好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职责,加强部门协同,落实改革责任,统筹推进各项医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推动深化医改走深走实,为全面建设“六个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持人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

胡曦

感谢龚建平书记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好,开始。

中国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总结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也印发文件作出部署。请问,江西如何在全省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省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处长

罗峻松

感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按照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一是进一步加强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了全省各级医改领导小组,省、市、县均成立了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其中,4个设区市、41个县(市、区)还将涉及医疗、医保、医药相关职能由一位政府领导统一分管,形成了强有力的深化医改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进一步抓实推广三明经验的工作措施。结合江西实际,制定印发了全省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9个方面学习推广的改革任务和8项试点探索的改革内容。建立推广三明经验的任务台账和监测评价指标,将改革任务逐条分解,细化实化为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举措,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做到“一季度一调度”,定期跟踪监测各有关部门和市、县两级的进展情况,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同时,选取南昌、赣州等4个地市作为全省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示范地区,加强工作指导,通过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加快形成符合实际的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和模式。

三是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会同医保等部门出台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政策文件,建立起常态化评估、动态化调整的工作机制。会同编办等部门改革公立医院人事编制管理制度,开展城市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试点,探索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的新模式,实现总量管理人员与在编人员同等待遇,试点以来,全省共引进纳入总量管理人员1.69万名;同时,在优化公立医院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方面积极探索,公立医院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由原来的占比30%提高到35%,省级三甲医院可提高到39%,全省共增加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约6300个,向8家大型医院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试点医院根据岗位空额情况,可组织对通过高级职称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审,医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会同人社等部门出台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对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充分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负责人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经费来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各地在推广三明经验中,结合实际,推出了不少改革举措。比如,南昌市建立6项工作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能建设,促进医防深度融合;九江市实行“4321工程”,通过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建设、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健全公卫和医疗两大体系、办好一所国内一流医院,推进全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赣州市开展卫生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四是进一步强化改革的督导考核。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台账,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勤廉江西”的任务清单,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医改的强大合力。同时,将推广三明经验作为深化医改重要内容,继续纳入市、县政府综合考核,层层压实责任,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凤凰网记者

赣州市深化医改工作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请问,赣州在加快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格局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赣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戴艳春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分级诊疗是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赣州市坚持“市级引领、县强、乡活、村稳”工作思路,通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分级诊疗保障机制4个方面措施,推动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

一、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在市级层面,牢牢把握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历史机遇,全力建设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统筹资金50亿元用于新院项目建设。两家输出医院已累计派驻专家赣州工作超200人次,引入新项目、新技术188项,南方医院赣州医院专家已在赣州开展疑难手术1289台次,开展疑难病例诊疗2104人次;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2021年四级手术台次增长30.1%,市域外疑难危重患者来院就诊量同比增长45%。在县级层面,坚持靠大联强和内涵式发展,推动26家国内一流医院对口帮扶我市17个县(市、区)24所县级医院,实现一流医院对口帮扶我市县级综合医院全覆盖。建成了28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5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县级医院能力大幅提升。我市还建立了7个院士工作站,成立在京、在沪、在粤赣州籍医学专家委员会及智库,允许市域内自由执业,让赣南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另外,近十年来,我市共实施医疗卫生项目建设2998个,构建起了乡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二、持续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135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及通过一级医院等级评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大力推行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稳定基层人才队伍。持续推行县乡医疗人才双向交流,下派及上挂医技人员近2000人次。创新开展基层公共卫生和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订单式培养,市财政投入2655万元,分三年为基层培养1050名卫生人才。搭建信息化平台,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我市投资2000万建设赣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诊断平台共建共享。建成了1个市级远程医学中心、9个市级远程医学终端、18个县级和333个乡镇卫生院远程医学终端,为基层首诊提供了有力保障。2021年,全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收入、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分别同比增长22.11%、10.54%、6.55%。

三、持续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医联体建设,全市共建立3个城市医疗联合体、37个紧密型医联体、6个专科联盟、3000个家庭医生团队,覆盖医疗机构593个。1个城市医疗集团、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实体性运行,逐步实现医联体内部人、财、物、技术、信息、服务、管理一体化,2021年县域内住院率占比达96.28%。不断创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受益人群覆盖面,积极探索基层慢性病管理医防融合。全市家庭医生签约人数299万余人,签约率34.41%,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79.75%,高血压、2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服务率分别为73%、70.09%、93.99%、99.82%。

四、持续科学完善分级诊疗保障机制。深化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试点,制定234组基层病种,同病种大小医院一样的病种分值,通过经济杠杆作用减少大医院“虹吸现象”;下调轻症分值,减少低标准入院发生,促进分级诊疗;出台诊疗服务限制外转病种指导目录。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我们将上级医院的对口支援情况纳入院长年薪制考核,将基层诊疗量占比和县域就诊率列入县(市、区)年度综合考核。

今日头条记者

作为全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地区之一,请问南昌市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打算?

南昌市委卫健工委委员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张萍

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南昌市一直高度重视公立医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全市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占医院支出比例超过20%,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南昌市每千人口床位数增加了57.02%,每千人口医师数增加了37.50%,每千人口护士数增加了59.77%,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扩容;创新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从无到有,已评出的16个重点专科成为了医院专科发展的动力引擎,公立医院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统筹省市资源推进省会城市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建设,促进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探索建立省会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一是创新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变革。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融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新建区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城区探索建立由市级三级公立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城市医疗集团,为人民群众提供分工协作的集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医养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全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不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充分调动医务人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不断巩固公立医院公益性。全面加强市县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力争到2025年,围绕人民群众急需的急诊急救、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妇产儿科等重点和薄弱专科,全市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合计超过30个。全面实施“数字卫健”工程,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进医防协同建设,推动公立医院“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用信息化手段持续改善群众看病模式和就医体验。

三是创新构建省会城市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全面支持驻昌省级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设高水平医院和龙头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推进市级公立医院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和县级医院提标扩能项目建设,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不断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各级公立医院全面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扩大签约服务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深化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十四五”期间,南昌将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真抓实干,动真碰硬,力争推动南昌市公立医院实现更全面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南昌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江西日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赣州市、瑞昌市分别是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地区,请问两地试点工作进展成效如何?

赣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戴艳春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我市大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推进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抓住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大形势,把章贡区作为试点,通过靠大联强、整合资源、一体管理,创新“全托管+一体化”模式,于2020年6月率先组建了城市医疗集团。将章贡区属三甲综合医院赣州市立医院整体委托给广东省人民医院管理,建立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打造以“心血管病、肿瘤、肾脏病、老年病”为特色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以赣州市立医院为牵头总医院,联合章贡区妇保院、4个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赣州市立医院医疗集团。

医疗集团实行区医管委领导下的总院长负责制,统一行使医疗集团的发展规划、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全面经营管理权限。设立医改“资金池”,专项解决医疗集团部分资金需求,推进落实了“两个允许”政策,并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险两金”纳入预算管理,保障基层人员待遇。市级层面推动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州市立医院医疗集团建设的若干医疗保障政策措施》,提出包括“两个确保”,即合理核定赣州市立医院牵头城市医疗集团医保基金预算总额,确保医保总额预算支持医疗集团救治病人,确保医保总额预算支持医疗集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七大保障措施。

一、医疗集团总院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自托管以来,广东省人民医院已累计派出104名专家服务团队进驻,开展疑难手术1141例次,新技术、新项目127项,其中42项技术填补全国、省、市空白。与2019年改革前相比,医院四级手术台次增长64.9%,微创手术台次增长41.3%;六大重点专科外转病人比去年同期下降40%,覆盖吉安、抚州、河源等周边地市的疑难危重患者同比增长45%,效果非常明显。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为主抓手,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实施“上派下挂”人才双向交流,累计上派进修学习92人次,下派专家420人次,帮助分院开展新技术18项;建立集团院感、护理、药事等质控管理中心,基层医疗质量不断优化;建立了检验检查、消毒供应、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等医技资源共享中心,仅一年便为分院提供远程心电诊断近7万人次,检验检查服务约13万人次。实施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建立运营决策、公共卫生无纸化、慢病随访、OA办公等系统,推进分院与总院信息化互联互通,有效提高了集团运行效率。基层分院业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集团分院2021年较2019年(集团成立前)业务总收入增长38.4%,出院人次增长19.9%。

三、医防融合进一步夯实。医疗集团“以健康为中心”积极探索“防治结合、预防为先”的“城市医疗集团组织化的大病慢病管理”模式。一是开展重大疾病早筛早治。先后组织开展辖区内前列腺癌、肺结节(肺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的筛查与干预,累计筛查4000余人次,致力降低辖区重大疾病的中晚期发病率。二是开展慢性病上下联动防治。通过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档案数据分析,由总院专家与分院全科医生联动为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欠佳的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基层全科医生实施动态随访管理,累计干预1.2万人次。三是开展关爱老年与青少年健康项目。针对老年人和慢病人群开展眼底疾病筛查1383例,为中心城区1.8万余名中小学生青少年开展脊柱侧弯健康问题筛查。

九江市瑞昌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邓泽举

感谢这位记者同志的提问,瑞昌的情况由我来回答。作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之一,瑞昌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和九江市医改决策部署,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构建了“政府主导、医院主体、部门联动、一体运营”的医共体建设体系。

一、进展情况

瑞昌始终把“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医疗机构得发展”作为改革成败的“指挥棒”“评分器”,构建了“一二三四”模式

“一”,即建立一个医共体。成立瑞昌市总医院,对县级三家医院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一体管理,直管23家基层医疗机构及辖区151家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形成“县级医院做龙头、医院专科强特色、乡镇医院定标准、村级卫生布网络”的医疗新格局。医共体实行六统一管理。行政统一管理。成立总医院党委班子组织领导和总医院统一管理组织架构。人员统一管理。推行瑞昌市公立医院人员总量控制管理机制,已确定全市编制床位数1805张,人员核定数为2493名。财务统一管理。成立总医院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对各成员单位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支付、分户核算”。业务统一管理。按照A、B、C三类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为实现乡级卫生院分级诊疗推荐病种目录229种、村级卫生所88种,提供坚实基础。绩效、药械统一管理。建立总医院岗位目标绩效薪酬制度实施方案。成立了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和药事管理委员会,总医院西药目录由前期的1325个品种调整到768种,目录内可报销药品占比90%。

“二”,即深化医保、公卫2个资金打包制度改革。实行全市医保统筹基金总额的95%打包预付市总医院,进行包干支付、结余留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人头总额预算,由总医院统筹用于医防融合工作。

“三”,即构建医防、医养、医智3个融合优质服务体系。在基层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医防融合办公室”。推行“医疗+养老+养生”一体化的康养服务。整合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全市健康医疗数据服务“一张网”。

“四”,即贯通首诊、分诊、转诊、联诊4个诊疗机制。落实基层和县域“首诊”,县域内就诊率为93.02%;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落实县乡村之间“分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落实医共体之间的“转诊”。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落实县域内外的“联诊”,目前与省级11家医疗机构形成联诊。

二、主要成效

1.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通过紧密型医共体的6个统一管理和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改革。落实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目标。目前我市县域内就诊率为93.02%,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94.6%,基层就诊率由65.4%增加到71.1%。

2.县域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通过推动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其中市人民医院到达县级综合医院国家推荐标准并于2021年获国家“千县工程”服务能力和2022年在健康县域卓越建设者荣获中国县域医院信息化建设示范奖。基层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3家达推荐标准(推荐标准达到17%),15家达基本标准、2家通过社区医院评审。

3.基层医防医养融合服务模式成效显现。通过设立9家医防融合办公室和23 个医养服务中心,组建23个公共卫生服务专班,9个慢病管理专家指导团队,23个医养服务团队的多层次健康服务团队,实施规范“防、治、管”一体化管理;今年上半年,对 5 万余例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病患者和 2360例高危人群建档管理,其中脑梗塞、脑出血新发病例数分别为369例、142例,同比分别下降11.65%、9.15%。

4.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通过实施医共体内药品、耗材统一采购、统一目录、统一管理,明显减低了老百姓的就医负担,自正式实施8月份当月医共体内药品、耗材医疗支出同期分别从35%下降29.5%和21%下降16.7%。通过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团队包村包户专班,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县域患者满意度达97.46%。

江西三套记者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医院,请问,目前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如何?作为省级三甲医院,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胡辉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正式回答问题前,请允许我代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谢全省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我院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全省人民群众对我院的信任和鞭策。下面,对我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进展以及我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进行介绍。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卫健委、省发展改革委等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深走实。

一、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布局。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提升地方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大病不出省”目标的重大民生举措。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该项目引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将建设成为我省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项目一期位于我院红角洲院区,建设面积6.12万平方米,床位数800张,投资9.07亿元。项目一期已于今年3月开工,预计2024年12月建成使用。建成后将打造心血管、神经与肿瘤三大诊疗中心。项目二期位于九龙湖片区,占地面积153.08亩,计划床位400张。同期还将建设科技创新大楼、教学技能培训大楼和人才保障用房等。预计2025年底建成,成为产学研用一体化国际肿瘤防治中心。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于2021年11月通过全国评审会,今年5月正式入选全国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前期该项目建设成果在2022年全国医改电视电话会议上向国务院孙春兰副总理进行了汇报。尽管建设时间短,通过发达地区医院的大力支持,项目已迅速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果。

一是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派驻骨干专科团队建设技术传帮带,开展医疗新技术14项。派驻专家累计接诊门、急诊患者3000余人次,完成手术130余台次。开展远程心电监护、远程MDT等远程医疗服务220余例,有力实现医学影像信息互联共享与实时调阅。

二是实现医学教育同质化。联合开设《医学教育信息检索》《如何开展医学教育研究》等线上名师讲座近20场次.联合培养博士、专科培训医师6名,并开展大学生临床技术技能大赛、互联网+大赛等经验交流活动,持续深化医学生联合培养机制。

三是实现科技创新同质化。联合开展医学技术攻关,涉及临床关键技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创新制药、高端设备器械及数字医疗等5大领域的9个攻关项目。其中,江西省揭榜挂帅项目1项,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开展人工血管“卡脖子”技术国产化研发和革新项目攻关。

四是实现人才培育同质化。设有专科团队工作站15个、特聘主任28名、常驻专家14名,开展项目人才与技术输入30余人次。推进联合专项招聘,达成工作意向博士后2名、博士10名。深入开展项目双方职称互认,形成江西与浙江人才双向流动良好局面。

二、以医联体项目规范化发展为指导,不断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一是拓宽合作交流渠道,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充分利用医联体、专科联盟、对口支援等形式,加速推进品牌、技术和管理三大平移,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当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与122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26个学科组建专科联盟,7个国家和省级专病联盟,1个社区联盟,1个乡镇远程医疗协作网。医疗技术服务推广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400余家医院。通过各种网络的搭建,有效提升了优质医疗资源在全省的普及性。

二是以学科共建为导向,巩固并发展紧密和半紧密型医联体。以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发展需求为导向,因院制宜、量身定制、精准帮扶。如南昌县人民医院作为我院紧密型医联体单位,自2017年帮扶以来门诊人次提升近40%,危重症患者抢救人数提升96.7%,三四级手术率提升22.9%,CMI值从0.78提升到0.90,52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成熟落地。10家半紧密型医联体单位也取得良好成效。如今年以来,向柴桑区人民医院派出专家50批次,接诊门急诊患者近1500人次,教学查房139次,手术指导50余例,教学授课20余次,远程会诊近30例。我院专家的技术水平和诊疗服务得到当地患者的一致认可。

三是通过“省市共建”合作项目,构建我省区域医疗新格局。特别是在省卫健委的指导下,我院以南昌大学与鹰潭市“省市共建”为契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有力推动赣东北区域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弋阳县人民医院为例,自2018年帮扶共建以来,门诊人次由17.8万增长为27.2万,住院人次由1.3万增长为2.59万,三、四级手术翻了一番,开展高精尖诊疗技术20余项。发展成效显著,有力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南昌晚报记者

作为全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医院,请问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哪些工作?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张将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站在实施健康江西战略的高度,按照省卫健委关于深化医改的各项部署,守住公益属性不动摇,纵深推进医改不松劲,转方式、调结构、扬优势、固根基,奏响了新时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曲”。

一是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医院党委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压实党建工作责任,构建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同时,创新实行“123”同心圆治理法,以党委领导为核心引领,突出党建融合业务、服务社会两大重点,抓好党管人才、技术服务、医院文化三大基础阵地建设,构建起“一核引领、二元融合、三基同筑”的新型医院治理体系。

二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一方面,构建服务新体系。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找准区域和学科定位,聚焦心脑血管、肿瘤等学科疑难病症,建立优势学科矩阵,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打造区域高水平医疗中心。另一方面,打造服务新模式。我们坚持改革与改善同频共振,从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细节入手,通过全面推进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护理延伸服务、中西医协同等服务新模式,努力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医院还依托省“03”专项,运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急诊急救新模式。

三是强化精细运营管理,激活改革内生动力。一方面,以管理促活力。推动全面预算管理,深化业财融合,强化运营效能,通过探索建立精细化高效运营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医院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另一方面,以改革强动力。围绕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江西省DRGs绩效评价导向,健全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分配体系,同时深化人事岗位设置改革,解决职称“聘任难”,激发医务人员活力。

四是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构建有特色的文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医疗服务硬实力,也需要杏林春暖、医者仁心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坚持打造人文医院,通过注重人文领导、强化人文管理、弘扬人文精神、推行人文服务、改善人文环境五大举措不断丰富医院文化内涵,提升影响力、向心力。医院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医院历史和文化特色,与时俱进持续建设“有温度”的医院新文化体系,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总的来说,这些年医院围绕“三个转变、三个提高”谋篇布局、深化改革,打出了一套深化医改的“组合拳”,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改革无穷期,发展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紧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路径,构建与实现顺应新时代卫生事业发展规律,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优质服务需求的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牵头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工作,与省内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建立紧密型医、教、研合作新平台,形成一批“专、精、特”的学科矩阵,打造高水平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二是以业财融合为路径推动高质量运营管理,建立预算考核机制,强化风险评估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规范整体经济运行,写好精细化运营管理的“大文章”。三是激活改革创新的“主引擎”,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优化人才评价评聘制度,继续打造有温度的新型人文医院,增强“硬实力”,提升“软实力”。面向未来,我们将通过全面实施“五新战略”,奋力谱写一所有温度的新型人文医院和全省一流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医疗中心的崭新画卷,为健康江西建设贡献景德镇二院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江西卫视记者

下一步,我省在促进各地深化医改工作方面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南昌医学院党委书记

龚建平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改部署要求,以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重要抓手,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痛脑热在乡镇和村里解决”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市、县公立医院作用,深入推进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能定位、分工协作,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防融合,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二是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扎实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指导各地完成年度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促进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深入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落实“两个允许”要求,逐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围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目标和“三个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的根本要求,指导和推动各级公立医院聚焦内涵建设,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聚焦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实施“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往前带、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均衡建、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有序跟”的策略,推进省、市、县(区)三级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国家、省、市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分别不少于40个、150个、300个;聚焦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建“七个全覆盖”,即:报告院级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情况全覆盖、党建入章全覆盖、执行“两个议事规则”全覆盖、相关医院院级党组织书记和院长分设全覆盖、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全覆盖、按规定建立党建工作机制和保障经费全覆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聚力绩效考核,发挥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挥棒”作为,提升医院管理、服务能力、运行绩效质量,努力打造人性化、功能化、智能化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医院。

四是强化深化医改工作督导考核。一方面,坚持抓点带面,充分发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上的先行先试带动全省医改“面”上的整体突破。另一方面,压实工作责任,建立监测评价制度,落实季调度、年通报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对工作任务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地方开展专项调研和督导;继续将深化医改纳入市、县政府综合考核,进一步压实各级政府抓医改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省医改工作走深走实。

主持人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

胡曦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省卫生健康委“喜迎二十大 忠诚护健康——江西卫生健康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还将陆续召开,欢迎持续关注,谢谢大家。

来源/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体改处

帕梅拉·斯蒂芬森:

6秒前:“三”,即构建医防、医养、医智3个融合优质服务体系。

亨利·科泽尼:

1秒前:基层分院业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集团分院2021年较2019年(集团成立前)业务总收入增长38.

米娅·杰克森:

3秒前:实施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建立运营决策、公共卫生无纸化、慢病随访、OA办公等系统,推进分院与总院信息化互联互通,有效提高了集团运行效率。

娜比哈·阿卡瑞:

9秒前:开展远程心电监护、远程MDT等远程医疗服务220余例,有力实现医学影像信息互联共享与实时调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