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黄河之变系列报道 生态保护篇 :九曲黄河润泽和谐共生

发布日期:2024-09-17 24:18

来源类型:国聚发布 | 作者:Kanemoto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新奥门特免费资料大全今天的图片】【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新奥好彩免费资料查询2024版】【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新澳门彩天天开奖资料】

  •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考察时指出,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不断增强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考察调研,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考察,强调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中国水利报社采访组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沿黄省区,每每谈及黄河,总会提到“保护”二字。


念兹在兹,躬而行之,必有回响。


看上游,青藏高原上湖泊湿地密集分布,黄河源头水量充沛,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得到加强,“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看中游,曾经的水土流失重灾区已被绿水青山层层环抱,黄河输沙量大幅度减少,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黄土高原历史性实现主色调由“黄”转“绿”。


看下游,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建设提档升级,群众近距离感受黄河生态、体验黄河文化;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快保护与修复步伐,再现鱼翔浅底、候鸟翩飞。


人水和谐的生态新画卷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到汾渭平原,一路铺展至渤海之滨,“母亲河”神采奕奕。


坚持系统治理这个方法论——

鸟儿给湖来“投票”


初秋的乌梁素海,天蓝水清,鸟儿成群起舞。乘舟穿越芦苇荡,清爽的气息扑面而来。


眼前这片293平方公里的内蒙古之“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被称为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


生态好不好,鸟儿来“投票”。“每年有几百万只鸟儿迁徙经过乌梁素海或在此地繁殖。”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包巍说,这是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的体现。


“十几年前的乌梁素海,和现在可没法比。”开船的姚占兵在湖区工作了十几年,他说,“那时的水是褐色,味道也不好闻。”


上世纪90年代,乌梁素海自然补水量减少,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加之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水质恶化为劣Ⅴ类。


“看似治理一个湖,其实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包巍介绍,乌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类生态系统要素齐全,“水”是系统治理的先决条件。


乌梁素海风光 巴彦淖尔市水利局供图


乌梁素海平均库容4亿立方米,近几年河套灌区每年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达6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于每年都会将乌梁素海的水至少“置换”一次以上。


有了水的保障,阿拉奔草原开展水土保持、封育禁牧;河套灌区通过控肥、控药、控水、控膜等措施治理农田污水;进入乌梁素海的4个“入海口”都建有人工湿地,入海水多了一道自然净化程序;湖区茂密的芦苇丛中开辟出187公里的人工水道,让水系连通,活水循环……系统治理释放出叠加效应。


“特别是最近这三四年,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我经常向游客讲起乌梁素海的变化。”姚占兵自豪地说。


乌梁素海只是黄河流域坚持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保护成效的一个缩影。


位于山东东营市的黄河河口三角洲,苇荻丛生、水路纵横,因黄河入海而更显辽阔之势。


河口三角洲因黄河泥沙沉积而生,曾因黄河缺水断流而殇,如今因黄河生态补水而兴——每年1.74亿立方米的黄河生态补水让河口三角洲面积从1.5万公顷增加到2022年的1.73万公顷,鸟类种类由2005年的296种增长到2023年的380种。


水润万物,万物互联。系统治理,和谐共生。


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水利部严格全河水量统一管理和调度,黄河干流和9条重要跨省支流20个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全部达标;2019年以来,黄河累计向乌梁素海、华北地下水超采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补水91亿立方米,黄河源头、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牢记造福人民这个根本点——

我与汾河有个幸福之约


“一二、一二……冲刺!”


8月2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赛艇项目预赛,在山西省太原市汾河景区水上运动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7支代表队在汾河上一决胜负。


“无论是水面的宽度、清澈度,还是两岸的绿化,在我见过的赛艇场地里都算是非常好的!”天津队教练王军对汾河称赞有加。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从地图上看,汾河自北向南流过山西中部,如同叶子的茎脉滋养这片土地,最终于万荣县庙前村汇入黄河。


“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实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全力让汾河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河。”山西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说。


汾河治理成效显著,助推了水上运动的兴起 记者 迟诚 摄


秋日漫步在太原汾河景区三期晋阳桥段,汾河两岸树木林立、色彩斑斓,不时有水鸟从宽阔的水面掠过。市民们沿河岸休闲散步,悠然自得。


一座城因水而活、因水而美。汾河流经太原市城区43公里,经过四期治理,这里被打造成坐落在城市中的绿色生态长廊,成了市民赏景休闲的幸福归处。


“一期二期主要聚焦城市排污等工程建设,三期加深蓄水深度,增加壅水闸坝、挡水堰等水利工程,四期更注重原生态治理,打造人工湿地,恢复沿河的自然风貌。”太原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宣传科科长郭凡介绍。


沿着汾河前行,“空中”自行车道引人注意。“我们打造沿河骑行道,其中77公里是平地,8公里是高架,沿途还设置观景平台等,让游人充分感受汾河的生态魅力。”郭凡说。


“水面变宽了、两岸风景变好了,我每天都来这里沿河骑行,一次能骑十公里!”家住汾河边的张福贵对汾河的变化连连称赞,“风雨无阻!这是我和汾河的幸福约定。”


从“控源截污”到“生态提升”,从“增设绿化景观”到“发展滨水空间”。对于太原人来说,今天的汾河不只是一条大河,也是被保存在岁月中的生活,更是“人水和谐”的幸福模样。


今年,山西调动各方资源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在全流域实施水资源配置、河流生态廊道建设等十大工程,让“母亲河”再次幸福升级。“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汾河成为一条充满欢声笑语、朝气蓬勃的幸福河、活力河。


从汾河着眼整个黄河流域,水利部联同沿黄水利部门持续开展流域排查整治,加强河湖保护治理修复,全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在黄河源头区,青海扎实做好黄河干流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工作,出省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水量保持双稳定。


在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沿线,流域各市县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截污治污等工作,河流水质逐年改善,干流21个断面全部为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


在黄河入海口,山东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创新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六年来共修复芦苇沼泽湿地3000余公顷。


不同的治理举措,相同的目标愿景。锚定“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水利人正努力为黄河注入更多的“幸福元素”。


贯穿“两山转换”这个新理念——

黄河里没有咱高西沟的泥


层层梯田盘山头,一库碧水映青山。隐没在黄土高原褶皱中的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宛如江南水乡。


“两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今年村集体收入将突破50万元。”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说。


67岁的姜良彪精神矍铄,经历了高西沟从穷山沟变成“陕北小江南”,再到如今阔步迈向“绿富美”的全过程。


“黄河里没有咱高西沟的泥!”姜良彪骄傲地说。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高西沟村四任党支部班子接续奋斗60多年,在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新建淤地坝、荒坡陡处搞绿化,让40座秃山、21条干沟变成了青山绿水。如今,高西沟村的林草覆盖率已达到70%。


在半山腰的苹果园,村民高治前和老伴忙着给苹果树浇水。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高西沟,因地制宜发展起了山地苹果、杂粮种植等特色产业。“现在是果子的膨大期,浇上这趟水,今年就能丰收了!”高治前满脸笑意,“水利局给我们修了4个山顶蓄水池,浇地不愁水!”


今年西北地区旱情持续发展,高西沟的果树和小米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除了得益于不断完善的农田灌溉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功不可没。“每年夏天,高西沟的温度会比周边地区低2~3摄氏度,每次降水的降雨量也会多2~3毫米,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有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姜良彪说。


山清水秀的高西沟 米脂县水利局供图


山青了,水绿了,村民们也吃上了“生态饭”。“高西沟村属于国家级水保科技示范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区域,每年来这里参观旅游的人非常多,村里家家户户都办起了民宿和餐饮。”米脂县水利局总工程师王平介绍。


在村民高锦武开的农家乐里,远道而来的游客正在品尝黄米糕等地道陕北美食。“老板菜太好吃了,下次来我们提前预订!”听到顾客的称赞,高锦武乐开了花。这家没有任何招牌的农家乐,靠着顾客口口相传,高峰时一天的收入就有3000多元。高锦武计划再腾出来一间屋子,接待更多游客。


“不让泥沙入黄河”是高西沟村的承诺,也成为越来越多黄河沿岸地区的真实写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黄河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96万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从1990年的41.49%提高到2021年的67.37%,其中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率63.89%。”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生态建设处处长刘志刚说。


2021年,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通过5年时间,总投资174亿元,在黄河流域新建淤地坝1461座、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坝2559座,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407万亩。刘志刚说:“这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后第一个落地的重大水保项目,目前已完成中央投资78.4亿元,2025年基本可以完工。”


多措并举深入推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水利部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年度减幅为1.03%,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年度减幅1.4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绿色,正在黄河流域不断铺展。


(采访组成员:迟诚 石珊珊 王鹏翔 时爽 郭琦 魏永平 张宁)


来源 | 中国水利报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责编 | 罗景月

校对 | 孟京



B.J.:

9秒前:锚定“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水利人正努力为黄河注入更多的“幸福元素”。

司雨寒:

2秒前: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高西沟村四任党支部班子接续奋斗60多年,在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新建淤地坝、荒坡陡处搞绿化,让40座秃山、21条干沟变成了青山绿水。

吴花枝:

8秒前:“无论是水面的宽度、清澈度,还是两岸的绿化,在我见过的赛艇场地里都算是非常好的!

方励:

7秒前:”姚占兵自豪地说。